DEPT.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Ⅲ
项目简介:
项目地处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中部教学楼科研区,场地北侧为清华大学第四第五教学楼,场地西侧为清华学堂和礼堂等老建筑,场地东南角为蒙民伟音乐厅和新清华学堂。场地内分布有文南楼、第四、第五等多座面向全校师生的教学楼,是校园内人流密集的教学场所。
1、现状问题
场地位于校园内最核心的教学区,场地在使用功能上存在瞬时人流密集、自行车流混乱、交通不畅、停放无序、楼间空地荒废等问题;在景观空间上,为满足瞬时自行车停放需求而预留巨大的空白广场,且铺装、墙体、花池等硬质铺装材料不仅单调,还存在老旧破损的问题,环境亟待更新提升。
2、改造思路与设计策略
整体改造思路以现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目标导向,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引导设计,以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美化环境,提升空间使用效率。
(1)交通与功能改善策略
针对现状混乱的交通、荒废的消极空间、设施老旧残破等问题进行了梳理,从全校范围的现状交通流线和使用需求进行调研和需求统计,得出该场地的的现状空间设置与功能需求之间的矛盾。最终通过设置坡道、划分车行道铺装与设置线性铺装来引导交通;划分动线空间、临时停车空间与休憩空间;明确功能板块的单一或叠加使用功能,在方便学生辨别使用的同时,给校方管理带来的极大的便利和改善,减少人力成本消耗。
(2)延续在地文化策略
改造设计在充分尊重场地原有构架,保留场地内原有牡丹园、白色粉墙等“场地记忆”元素的基础上,对铺装和部分花池挡墙做了更新改造,改造设计新加入更加现代与冲击感强的线性要素,同时通过色彩与材质又能与场地原有要素协调并置。
(3)解决场地因功能使用需求而铺装面积过大所带来的问题
■ 瞬时地表径流过大的解决思路
①点状设置透水铺装,既提供了雨水的下渗的减排途径,又很好地满足场地使用量大、使用年长的垫层设计要求。
②在过大铺装处设置雨水花园或绿地,形成交通环岛的同时缓解场地大面积铺装带来的瞬时地表径流。
■ 停车空间改为树阵广场
树阵广场配以树篦子的使用,在功能上满足上下课瞬时自行车停放的需求的同时,增加了林荫,缓解了硬质铺装面积过大带来的空旷感。
项目荣获:
2017年北京园林优秀设计三等奖